首页 > 理财 > 正文

现代出版社文艺编辑部副主任赵海燕:编辑要了解自身所长

2018-08-06 16:46:05来源:重庆时报网

一线工作能锻炼编辑的思维,让菜鸟快速成长。现在对编辑的要求不只是看稿子,更多的是要靠脚跑——跑市场,跑作者,跑媒体。——现代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文艺编辑部副主任赵海燕:编辑要了解自身所长

一线工作能锻炼编辑的思维,让菜鸟快速成长。现在对编辑的要求不只是看稿子,更多的是要靠脚跑——跑市场,跑作者,跑媒体。——现代出版社文艺编辑部副主任 赵海燕

现代出版社文艺编辑部副主任赵海燕在过去的一年里编辑出版了40本书,成为她入行6年以来的新纪录。当她被累到怀疑付出是否值得时,她又回想起了刚入行的头两年,因为出版流程不熟而焦头烂额的那些夜晚。

当然这40本书很多由于前期策划得当,内容已相当成熟,只不过在今年“爆发”而已。现在的赵海燕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也开始更为享受自己的这份工作。这种从容靠的是浸淫行业已久的专业性,还有对自身策划力的了解。

情怀与专业缺一不可

2012年6月,赵海燕在清华大学结束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涯,精通中文、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的她,有不少工作机会摆在面前,但是有着文艺情结的她还是下决心进入出版业,来到现代出版社,成为一名编辑。

如果让现在的赵海燕回想那时对编辑的想法,她的脸肯定会发烫,“我当时对编辑的印象就是边看书稿,边喝咖啡,悠闲得很”。当赵海燕正式开始工作的时候,她被编辑的工作量给吓到了。

从陌生到熟悉,从看稿到策划,赵海燕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慌乱,一次次的纠结和总结。也正是在这些失败中,她发现了自己的盲点,变得越来越关注细节。赵海燕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做编辑工作出错时,关键不是懊恼的心,真正重要的是怎样跨越失败,努力地要做更细致的人。”

进社的第二年,赵海燕开始负责重点图书《慧乔的时间》,从版权引进到下印厂沟通细节,这本书的每个细节都需要赵海燕亲力亲为。除了工作内容烦琐外,时间压力是最让赵海燕头疼的。因为是外版书,很多细节需要同版权方沟通,同时还要做好这本书的本土化工作,因此在时间上一拖再拖。由于是重头书,全社上下都非常着急。赵海燕说:“那段时间我的压力非常大。封面反复修改,韩方那里迟迟不回信。同事还和我开玩笑,让我‘长点心’。种种事情加在一起,我都快崩溃了。还好最后书及时出版,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工作上的不断磨炼,让赵海燕迅速成长,她在成长中也开始意识到这份工作的压力。这份压力不仅源于外部环境,也源于自身的鞭策。每接到一个选题时,赵海燕就告诉自己,这本书一定要做好,要对作者负责,更要对读者负责。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赵海燕付出了很多努力。在采访中,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为了校对一本书,她拿着样片对了很久,忘记了时间,一抬头发现天都黑了,整个公司就剩下她一个人。赵海燕回忆:“幸好有一个同事打来了电话,我用颤抖的声音告诉他别挂,就这么一直说着话,我颤悠悠地关了灯,锁了门,下了楼,飞一般地跑到有光的地方。”

编辑力是自我的认知

赵海燕认为编辑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脑子要想有东西,一定要多跑多走,“一线工作能锻炼编辑的思维,让菜鸟快速成长。可能很多人觉得编辑就是坐在办公室悠闲看稿子的。当然稿子是要看的,但是现在这个形势,可能对编辑的要求不只是看稿子,更多的是要靠脚跑——跑市场,跑作者,跑媒体”。

对于新手编辑,赵海燕强调要多沟通,因为新编辑一入职,很多事情摸不着头脑,包括审读流程、排版、封面设计等。赵海燕说,编辑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告诉美编和排版负责人,让他们帮助实现,“编辑是一个沟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刚入行的时候,你连自己怎么想的都不知道,更何谈去跟别人交流,请他们替你实现你的想法?看到一个特定类型的稿件,就能直接想象到要把它变成一本32开的、四色印刷的、用特种纸做封面、用80克胶做内文的成书,这是我入行很久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

通过一线工作的积累,编辑不仅仅会掌握整个出版流程,而且也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判断选题的标准。“如果全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选题,极易走入误区,因为个体需求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只能代表自己,无法代表整个市场。一个成功的选题涉及对特定内容细分市场的调研,对审美趋势的调研,对本社发行渠道的调研,对纸张印制技术的调研。”赵海燕说。

几年的工作,让赵海燕越来越清楚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哪儿。赵海燕以大众历史图书举例:“我虽然很爱看历史,但是我确实不擅长历史类的图书运作。因为我不了解目标客户群,我的调研又还没有做得那么细致,那么必然会出现用自己的主观审美去把握这个细分类别的整体市场,这样做就会出现偏差。凡是调研还没做到位的选题,或者市场反应不强烈的选题,我都会慎重考虑。”

2016年,赵海燕成为现代出版社文艺编辑部副主任,位置不同,让她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做选择也是编辑的基本功,每天我们的工作需要做很多个选择啊。如这个稿子能出还是不能出,是用宋体还是黑体,是用精装还是平装,是做四色还是单黑等”。

现在赵海燕已经有了职业病,每次逛书店看到好的封面就拿出手机拍照,为此遭到了不少店员的白眼。而且她还随身带着一个纸尺,看到喜欢的东西总要拿出纸尺来量一下,这些行为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已经成为赵海燕的日常。

有遗憾才能不断前进

每次一拿到新选题,赵海燕都非常兴奋。比如她作为责编的《活力》《写给想哭的你》即将出版,“《活力》是我们第一次拿到的稻盛和夫本人的著作,过程一波三折,但是结果还算满意。而《写给想哭的你》是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的书,是很适合还在奋力厮杀打拼的年轻人阅读的暖心读物”。

新书出版的喜悦往往伴随着出版后的遗憾,赵海燕在一本书做出来之后会不断审视,脑子经常会有“当时为啥要这样做”的想法。在她看来最成功的书对于编辑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一本书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有遗憾才让人有了进步的动力,同时工作中一些小波折,也让她充满幸福感。

比如一些当初很多人都不看好的选题,最后却成了长销书,如《傻瓜维特》《帝国的衰亡:十六个古代帝国的崛起、称霸和沉没》等。而有些选题她则是战胜强劲对手而得,如东野圭吾的两本小说。赵海燕说:“有各种不如意,但是也有各种小欣喜,也许这就是编辑工作的魅力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